当工人们越来越难以忍受工厂中的那些所谓的“纪律”时。旷工现象开始变得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当局采取更多和更进一步的镇压措施。从1932年12月开始,苏联开始使用国内身份证,对城市、工厂和边境地区的公民实施严密的控制。
尽管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苏联的工业化进程还是在斯大林的狂热推动下开始了。从1928年到1933年,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虽然未能全部达到目标,但为苏联重工业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苏联的工业产值有了很大的增加,然而,斯大林并不单单满足于增加生产,他还在工业发展方面做出了许多重大的决策。斯大林着手制定了重工业的地理划分的新布局,目的是确保在全国范围内工业的分布更为平均。在他的推动下,苏联政府着手在燃料和原材料产地附近建立重工业基地,以减轻运输方面的紧张压力。而同时,斯大林也意识到,苏联的工业过于集中在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而这在战时会很容易受到西方国家的军事打击,因此他决定在乌拉尔以东建立新的工业区。
1931年,在乌拉尔——库茨涅斯克,一个新的煤钢联合企业建立了起来,乌拉尔新工业区的中心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竖起了高炉,建立了新的轧钢厂。在其它一些地方。一些大的工业城市也着手建立起来。
由于从事工业的劳动力的缺乏,苏联的工厂不得不从农村吸收对机器操作一窍不通、对工厂生活完全陌生的新工人。因为缺少熟练工人,苏联工厂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都是从美国、德国和法国聘请来的。据一份由“国家最高经济委员会”委员报给斯大林的一份报告称,到1931年3月为止,苏联工业共雇佣了近5000名外国专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联政府向外国派出了近百名的工程师和大学生,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在苏联各地,大学、中学乃至工厂都建立了很多的技术学校,到1933年为止,约有20万名学生在高等技术院校学习,90万名学生在中等技术学校就读,另外各个工厂所办的技术学校和专业训练班每年约培训出了100万名工人,这些学校和训练班的出现大大的减轻了工厂缺少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压力。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