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1958年出生于上海,美籍华人,美国當代著名中文、英文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严歌苓的祖父是留美博士,其父是作家,其母为演员。严歌苓的童年是在安徽省作家协会的大院里度过的。12岁时加入成都军区文工团,20岁时作为随军记者参加对越南自卫反击战。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1989年脱离中国,前往美国芝加哥,获得写作硕士。曾传言2011年严歌苓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用中文、英文写作,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严歌苓的全部作品集
江伟和女朋友小渔,千里迢迢从中国大陆来到纽约。由于无法取得居留权,小渔在唐人街当非法劳工。江伟也是以学生身份来美,半工半读,为了摆脱困苦的生活,他被迫安排小渔与年届六十的意大利老头Mario假结婚,希望让她取得绿卡。然而,为了应付移民官的抽查,小渔被逼与Mario同住,气得Mario的妻子Rita也去戴一头假的中国式黑发,与小渔争一日之长短。看着女友和别人同住,江伟满不是味儿,更借机将Mario大打一顿,害得他旧病复发。Mario的病情急转直下,小渔决定留下照顾,直至他咽下最后一口气才离去。
一个文艺女兵在生命垂危中的内心独白,道出了一个纯朴、聪慧的女孩子在动乱年月里的生活真迹。她的痛苦的反省与寻觅,意味深长。细腻的笔致,隽永幽默的语言,交叠变化的人称,展示了一个女兵生活的纷纭世界。
“补玉山居”犹如当代中国的“新龙门客栈”。它是中国变迁的一个缩影。各色人物在越来越膨胀的都市游走,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向这里,将这里作为暂时的栖息。城里人则奔向田园,追寻所谓的宁静,躲避都市的“硝烟”。在鱼龙混杂中,精明泼辣的老板娘,凭着自己的强干与周旋,进退自如,将“补玉山居”经营得有声有色,一桩桩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个活生生的面孔跃然纸上,再现中国城市乡村近三十年的变迁以及人性蜕变的痴缠
《铁梨花》是严歌苓和其父萧马合写的一部小说。写的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传奇女子。整部书通篇都很耐看,一方面画面感极强,文字描述都是四两拨千斤的一类,三两下挑弄,闭上眼就可以浮现出相应的场景;一方面情节很含蓄,处处点到即止,约略有些压抑,倒也和那个时代背景交相辉映。
《小姨多鹤》写两个女人的命运 一个中国女人,一个日本女人 中国女人朱小环精乖世故,现实泼辣,但是深明大义 日本女人竹内多鹤秉性朴实,高贵,精灵而蒙昧 越写,严歌苓越为朱小环着迷,书的下半部几乎都落在朱小环身上 她是衬在多鹤下的那层底色,让多鹤开花 这种写法很有意思,因为是“以繁衬简,以艳衬素”
严歌苓笔下的草地是最险的江湖,上演从不间歇的交锋。 就这蛮荒的草地,人、马、狗、狼,都有着皮囊难以承载的灵魂。原欲、妄念、执着和信仰在这些生灵身上得到最大化的体现。身体和意志的对抗、思想对思想的扩张是牧马生活中暗藏的主题,铁姑娘们挣扎于大环境的同时,也在自己与自己作抗争。最终,当灵魂不断索要祭品,肉躯的奉献便有了它发生的依据。 严歌苓的行文极敏感尖刻,情节创造上求奇求险
《白蛇》通过细腻、戏剧性很强的笔法,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的两个女人:徐群山、孙丽坤在社会大环境下内心世界的压力和变化,以及在巨大社会压力下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
《穗子物语》讲述了少女穗子在“文革”中的成长经历。叛逆的青春少女夹缠在乱世革命、动荡、毁灭和性启蒙之中,笔调却轻快简约。难得的女性视野、历史记忆与个人体验的结合,因为讲述得到升华。成长的记忆,家族、朋友、邻里,以及童少年时的自身影像在梦里萦绕不去,《穗子物语》毫无疑问地,是一本自传性质极为浓厚的小说,严歌苓在这篇难得一见的序言中也提到:“这小说是最接近我个人经历的小说”。《穗子物语》收录了12个故事,以“穗子”这个主人翁贯串全书。带着一股专属于文革时代的深刻,严歌苓写亲情、写友谊、写男女或是同性间的感情,均呈现人物性格的坚强韧性。但这外显的人物性格所表现出的感情,却已经到达了细腻深刻的极致加上身为美国好莱坞编剧家协会成员,与多位导演合作的戏剧经验,造就了严歌苓小说中十足的戏剧张力,也使得《穗子物语》较她其它作品更为迷人。
故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的上海,由女主人公“我”在晚年讲述给一位传记作者听。“我”在1939年的上海,爱上一名刚刚逃离集中营上岸的犹太男子。那时赶上约瑟夫·梅辛格臭名昭著的“终极解决方案”就要实施,为让爱人去美国,“我”临时在上海抓了个救星——另一位美国青年——做自己的丈夫。乱世中,小人物们开始一串连环套式的命运救助,最后,“我” 用“爱人”的钱赎救了“丈夫”,用“丈夫”的护照让“爱人”脱险,同时,以毁掉对爱情的原始理解和信念的方式,去实现了爱情……故事结局在爱情的部分出人意料,令人叹惋。
女主人公只身一人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机缘巧合认识了身为美国外交官的安德烈·戴维斯,两人一见钟情并迅速坠入爱河,但是女主人公曾经的军人身份使得两人的爱情前景变得扑朔迷离,美国国家安全局和美国国务院安全部的介入调查,使这对恋人不胜其烦。无奈之下,外交官安德烈·戴维斯在被派往赞比亚做副大使的前夕主动提出辞职,而女主人公却在歉疚的心理驱使下,选择了结束这段坎坷的感情。
《绿血》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纠葛,描述了一群年轻文工团员的情感生活,体现了当代军人在美与丑、爱与恨、生与死的较量中彷徨、思索与顽强奋进的人生风貌。获得全国优秀军事长篇小说(1987)。
《人寰》实际上是一个交织着政治、情欲和人性的故事。反右期间不谙政治的父亲为求自保甘愿替贺叔叔捉刀,“我”一方面为父亲不甘一方面对贺叔叔产生爱慕。因为做贺叔叔的傀儡,文革中父亲给了他一耳光,却在文革之后因为这个耳光带来的愧疚重新做起贺叔叔的枪手。同时,“我”不断“勾引”贺叔叔,是真爱但也是潜意识的报复——父亲受制于贺叔叔,贺叔叔受制于“我”,但贺叔叔始终没有回应。当父亲和贺叔叔都渐渐老去,“我”来到美国,找到一个舒茨教授,他能给“我”爱和工作,但最终“我”选择离开,“我争取从此做一个正常的人”。
陈冲是好莱坞目前片酬最高的亚裔女演员。没多少人知道她叫Chen Chong,人们都极顺口地叫她Joan Chen。 Joan Chen是个不化妆,不穿明星行头,爱开敞逢车,光脚丫到海滩上买螃蟹来煮的一个人。具有一个三十二岁的女子。杂志INTER VIEW的记者形容陈冲像个“逃学的孩子”。
《波西米亚楼》为严歌苓的散文专辑之一,收入其散文随笔29篇。楼是普通的40年代公寓楼,但内部装潢却很奇怪:粗砺的原木门窗,墙壁的砖石垒砌全然祼露,壁炉也是精心设计出的笨拙,两张荡椅被粗大的铁链吊在橫椽上,所有的家具都显出质朴和灰暗的调子,楼中的气氛因此也就是沉重而忧郁,透着一层无可言状的怀旧情绪。“波西米亚”在英文中也是个形容词。比如我的一个画家朋友向我推荐一处住所时用种赞许的口气说:“那幢楼你我这类人会喜欢的——特‘波西米亚’!”他指的“这类人”,意思是挣扎中的艺术家。
怎样的阴差阳错,使下岗工人董丹摇身变为记者招待会上的“贵宾”?面对一场场饕餮盛宴,他只想闷头暴吃,却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别人的“希望”。置身于每一场隐藏着重重黑幕的宴会,董丹惊叹:爱鸟协会可以大啖孔雀宴;付不出工资的老板可以尽享女体盛;色情服务女郎的“献身”只为讨个说法;工厂为了获取暴利竟用头发做酱油……
《第九个寡妇》一水的河南话,语言很带劲。小说将女主人公王葡萄穿插于整个历史事件中,抗日、内战、土改、援朝、蝗灾、三年自然灾害、大炼钢以及文革、开放,一个没拉。且在整个故事过程中,通过人物讲出了普通百姓的在当时环境的观点。革命形势如火如荼,这帮子来了,那帮子去了,他打跑了他,他再他跑了他。
一个特殊的年代,一群年轻的姑娘在草原上成立了女子牧马班,伺养军马,残酷的生活环境,变幻的风云政治,为了红色的理想与写在纸上烧成灰烬化入水中喝进肚子里的誓言,姑娘们面目与性格以及人生就此改变。 主人公小点是一个美丽邪淫的女子,偷盗、乱LUN、杀人,这个冥顽的女子为逃避现世的责罚与内心的情欲,走进了女子牧马班。在这样原始蛮荒的境地,在这样史诗般雄壮的理想主义生活中,人性的单纯渐渐成长,在故事的结尾却已趋于圣洁。
徐晚江,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在物质与精神的漩涡中挣扎的女人。她和丈夫同为军区舞蹈演员,虽然贫苦但却是幸福的一对,为了让一家人过上像样的生活,她与丈夫商量离了婚,嫁给了偶遇中结识的、有钱的美国老男人,十多年间,她不动声色地挣钱把丈夫和孩子都移民到了美国,在潜意识中他们期望攒钱买上自己的房子然后踢开老男人,过上属于自己的物质富裕的生活。但是,事实上他们做不到,丈夫花光了妻子的钱却投资失败了,只好失落地回国了
小说《金陵十三钗》摹写的是“特殊女人”的言行心态。作品中,她把十三个风尘女子放置于一种特殊的文化和道德的背景之下,进行心灵的剖析和人性的拷问,带给人们的自然是一种剥丝抽茧般的阅读疼痛。 金陵十三钗》是一篇关于仇恨的小说。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似乎都有仇恨的理由和仇恨的指向,这些仇恨像潮湿的因子,慢慢就聚成汹涌的暗流,然后突然翻转,很快就完成了它溃堤的一击。
严歌苓的《倒淌河》描述的是一段放逐到西藏的城里人与当地藏民阿尕的爱情。这段发生了的爱情却一度让小说的主人公何夏难以定论,到底是情欲还是爱情。似乎爱情要比情欲更高一个档次。他难以界定是因为阿尕是一个普通的藏族女孩,她所拥有的青春是与文明社会认同的美丽背道而驰的。
《密语者》是女主人公乔红梅收到网上陌生追求者的来信。他那近乎神的感知能务,使她第一次产生了打开自己的欲望,倾诉属于自己内心的秘密:她童年的江南小村,她与丈夫格兰的异国情缘,他们稳定平淡的婚姻生活隐藏的创痛……他是谁?几乎幽魂一样熟知她的一切:她臂部的胎记,焦虑时咬指甲的习惯,她脚上饰缀的玻璃球散发的“惊人的性感”,甚至情感世界微小的波澜。小说在追寻密语者的紧张悬念中展开,引领读者进入到一个充满创伤与柔情、欲望与伦理纠结交织的人性天地,同时在敏感私密的情感世界与话语空间,探索爱情与婚姻永恒的真相。
一个叫巧巧的年轻女子,带着羞怯与纯真出场了。巧巧还没来得及看一眼灯红酒绿的城市,就被人骗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站上。原来她是被工人花钱买来的媳妇,而且是兄弟两个人共享的。梦想、温情,以及最后一点尊严被现实残酷地撕碎后,巧巧举起了菜刀。当她逃至一个边防小站,女性的柔媚在全是男人组成的世界里焕发出最后的光彩……
面对不同生活的态度。面对不同的处理方式。阿翠和罗杰的2种不同的处事其实我是打心里的喜欢罗杰的处事方式的。散漫。随性。不用计较那么多的人情世故。讨厌阿翠将自己的准则加诸于别人身上,非常讨厌的感觉但是我缺从内心里恐惧我会变成像a翠一样的人虚荣而且浮华。。。。。。。。。。。我怕盼望的挣脱束缚的我最后依旧骨子里摆脱不掉淫浸入中国骨血里面的虚荣我不知道我到底能够有多少的反骨能够摆脱这种虚荣
江路是杂技团的化妆师,漂亮能干,人见人爱。令人迷惑的是,三十六岁仍孑然一身,成为人们始终无法破译的一道不解之谜……宋宇生是出版社的摄影师,在圈子里颇具声望。六年前妻子车祸身亡,虽然前丈母娘不停地给他介绍对象,但他始终提不起兴致……一次偶遇,让江路与宋宇生一见如故,沉寂已久的激情被瞬间点燃,熊熊燃烧!然而,双方亲人的横加阻挠,让江路陷入了绝望中,正当她准备放弃宋宇生的时候,爱情的力量竟让她做出了不计后果的选择——结婚!嫁给宋宇生后,迎接江路的却不是浪漫美妙的蜜月之旅……
《扶桑》写的是一个叫扶桑的女人,用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展示了什么才叫历经坎坷什么才叫饱经风霜。面对所有伤害、鄙视、痛恨过她的那些男人,扶桑选择用跪着的方式宽恕和原谅了他们,还有这个蒙昧她的世界,还有那些在她的身体和心灵上留下伤痕的人。她用一种畜生般的感知和缺心眼般的遗忘,淡淡微笑着面对着每一个从她身上退下来再提裤子的男人,不管他们留下了花色的钞票还是抗争的感情,不管他们留下了肉体的疼痛还是心灵的欢愉。《扶桑》并不是个矫情的故事,甚至阅读的时候还会感受着那份生存的严酷和感情的残忍,但随着故事的渐入尾声,读着读着心里就涌起一阵激荡,使然喉头紧缩,眼眶就矫情的感受到一丝丝的乌蒙和温润。
小说由从乡下来城里做保姆的小姑娘霜降的所见、所闻,细切描述了声名显赫的程将军一家的种种内情:夫妻关系极不和谐、家庭生活更不和睦,三个儿更因性情不同命运遭际各各有别。作品由一个暴发户家庭的无可奈何地走向分裂与衰败,透视了他们在冠冕堂皇之下的精神空虚与人生苍白。小说感觉敏锐,语言灵动,在某些方面颇具《红楼梦》的些许神韵。
一个试管婴儿的荒谬诞生注定了她与生俱来的不幸,两位特别父母割舍不掉的伦常之爱与他们自身尴尬境遇的必然冲突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困惑。取材颇为新颖的《也是正当,也是夏娃》着眼于高科技时代人类的新困境。
陆焉识这样,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独立思考,追求自由平等,不喜欢束缚,为人谦和有礼,这样的男人,即使犯起错误来都看上去有点儿美丽,容易让人为他心软。这样一个打小从来没吃过一点苦头的富家子地,留学,四国外语,各种风流韵事,看上去再正常不过了。这样的男人,他具备风流需要的各种家底,他不风流,倒奇怪了。他从小到大,顺风顺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学富五车,随心所欲,衣食无忧,无所不能的样子
《非洲札记》是严歌苓的散文专辑之一,收录了严歌苓踏上文学之路以来所创作的散文作品,内容包括了作者初到美国学习文学创作的留学生活;与现任丈夫的相识相恋与结合,其中不乏波折和文化差异引起的困惑,还意想不到地遭遇了美国“FBI监视下的婚姻”;随丈夫来到非洲,点滴心情记录了一场魅力无限的非洲之旅。此外,还收录了严歌苓文学道路上几部重要作品的创作心得与感悟,以及为他人作品写作的序言。
《一个女人的史诗》讲述了从解放前到文革结束这一段红色时代的爱情。田苏菲是一个很随性子的人,这个人似乎只活在了生活最表面的那一层。12岁时因为一件要不回来的毛衣就可以去参加革命,18岁因为看得欧阳萸几笔漂亮的毛笔字就要爱他一生,因为心里有了个还不知道爱不爱他的男人,他就拒绝了旅长都汉的爱,那不仅仅是爱,还是通往安逸、富贵生活的唯一一扇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