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朔
“是这门吧?”杨重和马青爬到楼的顶层,转着脑袋看那层的三个门的门牌号码。杨重伸手按了一下左手那个镶了铁门的人家的门铃,挤眉弄眼调整了一下表情,两手握着放在裆前,矜持地等待主人应声而出。“谁呀?”门内一个男人问。“我。”杨重沉着地用浑厚的声音回答。木门开了,一个瘦得像眼镜蛇似的男人出现在铁门后,隔着纱网眉眼绰约。“是吴汉雄吴老师么?”杨重伸出脖子探问。“你们是什么人?”吴汉雄吴老师冷冷的目光像针一样从细密的网眼中透出。“我们是您的两个崇拜者。”马青挤上前来,脸贴着纱网眉开眼笑地说,“一直都特仰慕您,又怕您忙,不好意思打扰,今儿是实在忍不住了,特来登门拜望。”
最近更新 2019-03-30
作者 : 贾平凹
贾平凹的中短篇小说合集。这本合集中的作品内容思想深邃,写了很多生活中的普通人物的生活,表现了芸芸众生的生活百态和最朴实的思想。书中内容很有正面意义,有深沉的感动力,对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很有现实意义。
最近更新 2019-03-30
作者 : 鲁迅
本书收入鲁迅为自己翻译的和与别人合译的各书的序、跋,连同单篇译文在报刊上发表时所写的译者附记等,共一一五篇。单行本的序、跋,系按各书出版的先后编排,译者附记则参照一九三八年版《鲁迅全集·译丛补》例,分为论文、杂文、小说、诗歌四类。按各篇发表时间先后排列。
最近更新 2019-03-30
作者 : 贾平凹
腊月·正月表现乡村能人间内容丰富的矛盾斗争。退休教师韩玄子,在知识、名望、家庭经济实力等方面远胜于出身贫寒、地位卑微的普通乡民王才。但王才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参与经济变革,不无艰难却一步步走上创业道路。虽然,韩玄子想方设法算计王才,竭力阻遏王才的发展,而最终陷入四面楚歌的,却正是他自己。而且,这一新旧替代的过程只经历了腊月到正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小说对韩玄子在竞争中迅速败北的结局安排,充分显示出经济变革对农村社会的人际关系,对农民观念意识、习惯带来的重大变动和令人惊叹的变化。
最近更新 2019-03-30
作者 : 王小波
岁月如流,如今已到了不惑之年。我现在离了婚,和我母亲住在一起。小转铃有时来看我,有时怄了气,十几天都不露面。如今我基本上算是一个单身汉。我住的是我父亲的房子,而我父亲已经不在了。我终于调进矿院来,在我父亲生前任教的学校教书。住在我家对面的是我的顶头上司李先生。李先生的夫人,是我的老同学,当年叫线条。线条在“文化革命”里很疯,很早就跑出来,和男孩子玩。现在提这些事不大应该,但是我想,线条不会见我的怪。因为她就是和我玩的。也可以说,我们俩是老情人。
最近更新 2019-03-30
作者 : 石钟山
《玫瑰绽放的年代》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从女主人公柳秋莎十三岁参加东北抗联写起,描述了其半个世纪的革命历程及生活经历。柳秋莎拒绝了组织安排的婚姻大事,自主地与文化教员结婚,两个个性相异的伴侣在几十年的共同生活中,经受着情感和生活的考验……
最近更新 2019-03-30
作者 : 宁肯
高中学生马格迷恋福尔摩斯、希区柯克,开始用一双侦探的眼光看待周围生活,秘密跟踪周围老师,同学,一无所获,最后把怀疑的矛头指向可疑的父亲,对父亲进行了一系列的秘密调查。种种迹象表明身为大学副校长、历史学教授的父亲并非自己生身之父。母亲是幽闭症患者,马格的调查使母亲精神病复发,并与父亲发生激烈冲突,最终使他放弃高考,走出蒙面之城,开始了长达七年的离家漂泊生活。作品不仅深刻切入了迷雾般的现实生活,而且道出了鲜为人知的飘零故事,展现了北京、秦岭、西藏、深圳截然不同又寓意丰饶的地域生活画卷,涉及原始艺术、诗歌、地下音乐,塑造了马格、何萍、波罗、果丹、成岩、队长等一批鲜明人物形象。叙事清晰,语言生动、准确、富于色彩,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另类长篇小说。
最近更新 2019-03-30
作者 : 王小波
现在是夜里两点钟;是一天最黑暗的时刻。我在给电脑编程序;程序总是调不通——我怀念早期的PC机,还有DOS系统。在那上面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现在的机器是些可怕的东西,至于win95,这是一场浩劫。最主要的问题还不在于技术进步,而是我老了,头脑迟钝,记忆力减退,才看过的东西就忘掉,得写在手上才成——手才是多大的地方。人的手腕上应接长两面蒲扇,除了可以往上写字,还可以扇风——我觉得浑身燥热。写这些事没有人爱看。我来讲个故事吧——
最近更新 2019-03-30
作者 : 宁肯
九十年代,大学青年教师王摩诘带着内心的困难来到西藏,每天忘情于拉萨郊外高洁隐秘的自然风光,专注于内心的形而上的感受,引起同校藏汉混血女教师维格的注意。在维格看来王摩诘虽非寺院的修行者,但其精神气质与寺院僧人几无区别。维格介绍王摩诘认识了自己的上师马丁格,两人无话不谈,经常一起去寺院拜访马丁格,就在两人似乎进入了恋爱关系时,维格却发现王摩诘与援藏女法官于右燕有着某种“特别”的身体关系……
最近更新 2019-03-30
作者 : 三毛
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平生著作、译作十分丰富,其中《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我的宝贝》、《闹学记》、《滚滚红尘》等散文、小说、剧本更是脍炙人口,在全球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风靡一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最近更新 2019-03-30
作者 : 余华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
这是余华最新长篇小说《第七天》的开篇,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悬念,一个走向殡仪馆、将被火化的人,在死亡之后还能留给读者什么呢?这次余华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的故事,让读者体会到一种寒冬腊月被囚禁于积年冰川里的寒冷,一种剧烈拉锯式切肤的疼痛和虐心,一种茫茫荒野身心俱疲后无着无落的绝望。
最近更新 2019-03-30
作者 : 余华
《内心之死》是余华的读书笔记。他说:"这些随笔作品试图表明的是一个读 者的身份,而不是一个作者的身份。没有一个作者的写作历史可以长过阅读历史,就像是没 有一种经历能够长过人生一样。我相信是读者的经历养育了我写作的能力。”阅读余华的阅 读,阅读余华阅读的感受,养育自己的写作能力,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
最近更新 2019-03-30
作者 : 莫言
对越紫薇反击战13年以后,少校军官赵金回乡探亲,湍急的河流挡住了回家之路,却幸遇分别多年的战友,幼时的玩伴——钱英豪、郭金库......往事如烟,钱英豪天生的军人,足智多谋、英勇无比,却一枪未发成了敌人抢下的冤死的孤魂;郭金库战后复员回乡,穷困潦倒,仍沉迷于往日的军营生活......人与鬼心灵的对话展现了阴阳两界,现实与以往的不同与困惑。
最近更新 2019-03-30
作者 : 鲁迅
书是作者一九三三年以前出版的杂文集中未曾编入的诗文的合集,一九三五年五月由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初版。这次只抽去已编入《三闲集》的《〈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和译文《PetoCfiSa′ndor的诗》两篇。《咬嚼之余》、《咬轿词*乏味》、《田园思想》三篇的备考,系本书出版后由作者亲自抄出,原拟印入《集外集拾遗》的,现都移置本集各有关正文之后;《通讯(复霉江)》的来信则系这次抄补的;《〈奔流〉编校后记》初版时遗漏最后一则,现亦补入;所收旧体诗按写作时间的先后,在顺序上作了调整。
最近更新 2019-03-30
作者 : 王小波
我呆在一个游艇里。这条船好像是在岸上,架在一个木架上修理。有关这条船,可以补充说,它是用层压板做成的,因为船壁上剥落了几处,薄薄的木片披挂下来。这让我想起了好几件往事:一件是我小时候到胡同口的肉铺去买肉馅,店员把肉馅裹在桦木膜里递给我;另一件是我上大学时,在礼堂里听大课,椅子上的书写板就是层压板的。看到这条船是层压板做的,我就暗自庆幸道,幸亏我没有驾着它出海。这条船实在是太小了,在里面连身都转不过来,驾着它出海一定要晕船(我既晕飞机,又晕小车,坐在这么一个小船里到了大海上,一定要把胆汁都吐出来),更何况它是木头片儿做的,肯定不太结实。可是船舱里有一面很大的舷窗,我从窗口往外看,看到远处有一个灯火通明的码头,但近处是一团漆黑,可是在一团漆黑中,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东西。我俯下身去,想要看清楚那是一些什么东西。就在这时,有人从外面朝舷窗开了一枪——这就是说,舷窗上出现了一个星形的洞,而舱里的壁板乒地一声碎了一块。这一枪着实让我惭愧,因为假如我告诉别人说,有人朝
最近更新 201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