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半折昆曲羡仙乡

热门小说推荐

作者有话说:

这个故事其实是一份礼物,只是以前是送给一个人(希望她一世安乐),现在拿出来送给所有飞碟们。我还不够好,但是我会努力,很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成长,希望我们都能够开心。最后……跪求大家别恨我的女主(捂脸)。

【一】

“我一直都在想,五年前,我从那场被载入史册的旱灾中活下来究竟是幸运还是一个错误。”庵里新来的修行人这样对师父说。

她是白天刚到寺里来的,来时散着头发,一身泥泞,脸色蜡黄,嘴唇干裂,活脱脱一个刚从无常手中挣脱的女鬼。

刚一见到师父,她便口口声声要剃发为尼,望师父渡她。

师父却只是看了她良久,叹了口气,说施主还未脱红尘,与我门实在无缘,若是当真有此心,可在这里住下,静养清心,权当修行吧。

她便安安静静地跟着其他女尼去梳洗换衣用饭,很快,夜幕拉开,天一点点黑了,慢慢下起了雨,初时不过飘些雨丝,后来竟演成瓢泼大雨,雷声隆隆,像是要把整座山都浸透。

她竟冒着那样大的雨推开了师父的房门,把正在听师父教诲的我吓了一跳。一进门眼泪就下来了,哭得稀里哗啦,像是要哭倒长城似的。

师父拿了一件僧衣给她披上,吩咐我烧水沏茶。

她慢慢停止了哭泣声,愣愣地看着师父,泪水无声地砸在地上,溅出好看的水花。

“师父救我,救救我。”

桌上蜡烛新燃,她就在这摇曳的烛光中娓娓道来,为我们讲了一段凄冷的故事。

【二】

那一年我十二岁,家乡遭逢三年大旱,在村里最后一点水源也枯竭了之后,一大群人被迫放弃自己祖祖辈辈守着的土地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迁徙,一大片南方人企图到北方寻找一点点生机。那时的国君异常昏庸,朝堂上下都是腐败的气息,君不成君,臣不是臣,易子而食伴随着揭竿而起,构成了一段可怕的回忆。

我为什么活下来,又是怎么活下来的,这一切就像一场梦。

我们这一群瘦骨嶙峋的人抵达国都时正值冬至,大雪掩盖了鳞次栉比的精致的房屋,而饿绿了眼睛的一群难民甚至趴在地上拼命舔舐地上白晶晶的雪以求得腹中一点点温暖。

一堆雪下肚的结果是更加冷,更加饿。

一群流离失所的百姓千里迢迢来到皇城脚下寻找一线生机,然而,却并没有看到想象中大开粮仓的救济场面。我们像一堆被遗弃的垃圾,像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疫。

在国都的第二个深夜,饥寒交迫的我撞到了一顶富丽堂皇的轿辇。前后左右一下子涌上了一大群拿剑拿刀的男人,他们将我死死按在地上,脖子上两把明晃晃的大刀散发着森森的寒气。

我以为自己难逃一死了,在心里自嘲地笑笑就要闭上眼睛等死。

一路逃难,与厉鬼并肩,都未能夺走我的性命,现在却要死在这座支撑着我们活到如今的城里。真讽刺,我淡淡地想。

突然,余光里一只修长指骨分明如玉雕的手掀开了轿帘,我一抬眼,看到一身华贵繁复的官服,我不认识官服上的等级,只隐约觉得应该是个大官。

可没想到这大官的声音相当年轻。他的声音如一泓秋水,清澈动人,语气却轻淡如风。

“不过是个小丫头,何必兴师动众,能够相遇就是缘分,带她到府中歇歇吧。”

当下所有人都放下了武器,甚至还有侍女上前来扶起了我,她们拍了拍我身上的泥与雪,将我带到了后面下人们乘坐的轿辇中。

虽说主子心善,愿意救我一命,但那些丫鬟侍女却未必愿意让我出现在她们之中,一路上她们掩着嘴窃窃私语,看似避着我却又唯恐我不知道她们对我的厌恶。

也不是完全没用的,起码,我就是在她们的交谈中得知关于墨却的一切。

那时的天下真是一团糟,除了民间的几个起义队伍外,朝堂上也在围着龙椅转,有五皇子党,有北静王爷党,也有太子党,而那时墨却是七皇子,没有惦记皇位,一心只想帮助太子继承大统。

到了七皇子府时三更已过,墨却吩咐人带我沐浴更衣用饭。他站在雪里,旁边一个女孩子稍稍踮起脚给他撑着伞,他精致如山水画的眉目在皑皑的雪地与黑沉沉的夜色的交融下有些朦朦胧胧的美丽。

“阮青,你帮我安置一下这位姑娘吧。”

旁边努力撑伞的女孩子低头应了一声,将伞柄交给身后一个侍女之后便向我走了过来。她微微垂着头,低眉顺眼的样子,可却依然掩不住她稚嫩的清秀,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子。

【三】

从那以后,我就在墨却的府中住了下来。墨却没有说过让我走的话,我自然不会主动提起。身份虽然尴尬,由此而编出的新戏也不少,可一则那时我还仅仅只是个小女孩,二则碍于墨却尊贵的身份,其他人并不敢太过放肆,所以我的日子过得很好。墨却几乎是拿我当妹妹似的宠,他在朝堂上与人钩心斗角,玩尽手段,一转头又将所有的善良都放在了我身上。

我猜,他从来没有想过对一个从死人堆中爬出来的小女孩如此掏心掏肺会埋下什么隐患,就像我从来没有想过多年之后我竟然会后悔从那场灾难中活下来一样,在当时一切都很理所当然,我要命地爱上了他。

我常常躲在朱红的柱子后面偷偷地瞧他,他黑白分明,清澈如水的眼睛,他温润如玉的眉宇,他的左边袖口绣着一朵小小的兰花。

少不更事的我竟对尊贵的天家皇子,我的救命恩人,一往情深。

第一个发现我的心思的人是阮青。

她的身份很特殊,表面上是墨却的贴身侍女,事实上是暗卫。墨却在这争权夺利的旋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杀的人不少,得罪的人不少,想要他命的人自然也不少,而阮青就是由墨却一手培养起来的暗卫,武功之高令人咋舌。

那一夜下着小雨,空气很清新,带着些新鲜泥土的气息,我的睡眠一向很浅,这“沙沙沙”的雨声扰得我实在无法入睡,在床上辗转反侧一刻钟后终于披衣起床,蹑手蹑脚地留下外屋的丫鬟去了墨却那儿。

墨却房里的灯亮着,烛火的影子在纸窗上飘忽不定,而墨却就在这温暖的窗后,执一支狼毫笔,挥斥方遒。

我缩在窗下,大气都不敢出,墨却的房里高手如云,要是听到我的气息破窗而出,那我龌龊的心思就要赤裸裸地被剥出来,我没有身份,没有地位,我命如草芥,怎么配喜欢墨却呢,他是七皇子,现在是朝堂上大权在握的人,他那样高贵,也,那样美好。

幸而有这嘈嘈杂杂的雨声替我遮挡了些许,所以我总喜欢在这样的雨夜里偷偷到他亮着橘‍‎­‌­黄‍­‎​色­‌‍的烛光的窗下待一小会儿。

那一夜其实前面都并没有什么不同,事情发生在我准备起身回去的时候。

简单一点,墨却又遇刺了。

那个刺客内力深厚,身手不凡,一手易容术使得漂亮。他化成墨却的贴身侍卫,在墨却吩咐阮青去重新拿一块墨的时候亮出了贴身的匕首。

我在外面听到里面忽然有刀剑相击的声音,一下子吓得愣住了,反应过来后猛地推开窗,从窗户翻了进去。

刚刚赶到的阮青与我四目相接,眼里闪过一瞬的愕然,却来不及管我,立刻抽出随身的短剑向那拼死行刺墨却的刺客刺去。

其实墨却的身手并不差,还有一大群侍卫保护他,阮青也已赶到,我实在犯不着这样以死明志似的扑上去。

那一剑离心口尚差了几寸,可见是眼力不够,还需多练练。

第二天阮青来探我的伤,我依然记得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庭院里的木棉花开得正盛,一团团火焰般在枝上燃烧。阮青站在床前,手里紧紧攥着一把镶着红宝石的匕首,眼神冰冷又深藏憎恨。

“好手段!”她这样称赞我,“以为这样,七皇子便把你放心尖上吗?你配!”

她恨我,不为别的,只为我爱上了墨却。我想当时她的心里应该很复杂,既为墨却的优秀而骄傲,又为此感到无奈与愤怒。

我笑了:“阮青小姐何必这样怨我,你为皇子刀里来剑里去,不知挡过多少刀子,指不定咱皇子正悄悄备下聘礼,只差良辰吉日就要迎阮青小姐进门呢。”

她死死地盯着我,却一句话都没有说。我知道她恨不得刺死我,却又担心墨却会因此难过,会怨她不好。

那个样子真的很可怜,像个丢失了所有的流浪汉,就跟多年后的我一样,悲哀而又落寞。

她絮絮讲着,声音嘶哑,即使是讲到奋不顾身为墨却挡刀时语气也没有任何起伏。没有邀功,没有炫耀,似乎根本不值一提,可是一双空洞洞的眼睛里却透着无助与难过。

师父只是听着,始终没有开口。

【四】

当那场由旱灾点燃的龙争虎斗走到尾声时,到底鹿死谁手已经可以隐约得出答案。那时候起义军已经兵败如山倒,北静王爷也被以造反的名义凌迟处死,而做到这一切的正是太子。墨却拥护的太子终于得到大部分兵权与民心,民心所向,即是胜利,剩下的五皇子党已经是垂死挣扎。

七皇子府里一大半是扬眉吐气的开心,似乎马上就可以享受胜利带来的荣光,另一小半却是深深的忧郁与担心。

他们说,在历来围绕皇位的争斗中,真正的胜利者只有登上皇位的人,而追随他的人注定凄惨收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共患难易,同富贵却难。

府上有门客建议墨却趁如今太子尚未登基尽早做好打算,黄袍加身还是全身而退都要着手开始准备。

墨却其实是个很简单的人,他拥护太子只不过是因为他觉得太子不逊色于任何皇子,可以坐拥天下而已,父亲留下的皇位一点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内。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简单,善与恶,恩与怨,格外清楚。

在太子刚开始准备登基仪式时,墨却当堂跪请太子能许他一个清闲的王爷之位,称自己素来驽钝,不善处理朝政,只愿花天酒地,舒舒服服地过此一生。

太子自然满口应承。

半个月后太子登基,处理前朝余孽与手下败将之余也‌­­大‌‍‍​力­​­‍封赏功臣,那些人一下子权势滔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只有功劳最大的墨却被封得远远的,与国都隔山隔水,若没有意外,这辈子都不会再有权倾天下的机会。

很多人笑墨却太傻,府上也有闲言碎语,说墨却乍看之下气宇不凡,其实胆小怕事太窝囊。墨却统统都不理会,一天到晚只寻欢作乐,大摆宴席。觥筹交错,歌舞升平。皇子府变成王府,格外热闹,却又格外冷清。

我依然记得在那里过的第一个上元节,那时墨却已经完全是一个寻欢作乐的堕落贵胄了。夜幕刚刚拉开,熙熙攘攘的人群散发的热闹声早就远远地传进了王府的高墙之中。

我抱膝坐在院里一棵落尽了叶子,辨不清种类的古木上。此刻从树上看这座灯火辉煌,充满喜庆的城市总会让人莫名地觉得心安。

我看到阮青躺在对面的屋顶上,不知是在想心事还是在睡觉。

我犹豫了一下,小心地跟她搭讪。

“你不用跟着王爷吗?”

阮青一动不动,也没有答话,不知是睡着了还是不想理会我。

也不再重复去问,我移开视线,看着远远的那条河里流动的一片璀璨星光那是年轻女孩们放的河灯,散发出美丽的光芒,承载着女孩子们单纯的愿望向远方驶去。

“他不需要我了。”阮青突然开口说。

我一怔,有点反应不过来。

“如今太平盛世啊,还有谁会……”

阮青的声音一顿,似乎有点哽咽,语气里有种说不出来的落寞,在这满城灯火中显得格外清晰。

是啊,如今的墨却无权无势,甚至是“虎落平阳”,不会再有人处心积虑想要他的命,他安全了啊!

阮青的任务已经结束了,再也找不到留在他身边的理由。

想起那个跋扈地拿着匕首站在我床头的阮青,我心里说不出是高兴还是心酸,很奇怪的滋味。

“阮青,”我扭头看着那条闪烁着美丽的河,“你看它多漂亮。”

半晌,阮青坐了起来,愣愣地看着那些河灯。

“真的啊……”

我从树上滑下来,兴奋地冲屋顶上的阮青挥挥手。

“快点啊,我们去放河灯!”

阮青似乎意想不到,看了我一会儿才从屋顶一跃而下。

夜里,阮青的手冰凉如刚从冰窖里取出,我拉住这冷如寒冰的手,连心脏都突然被冰封了。

我努力向她灿烂地笑,拉着她向前奔跑,夜风送来城里的欢声笑语,似乎将心里的阴霾都冲干净了。

我们还小,还年轻不是吗?每天那么多人死去,而我们还活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这场热烈的生命。

我们坐在河边折河灯,河里密密麻麻摇曳着祝福的烛光。

折着折着,阮青哭了。

我愣愣地扭头看她,她掩着面,肩膀一抽一抽。

当时我并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哭,我只能手足无措地用苍白无力的话来安慰她。

比如别哭了,今天是上元节啊;比如王爷再没有危险不是挺好的吗,不要哭啊;又比如王爷还在呢,你还可以看到他啊,王爷会幸福的呢。

听到最后一句,阮青抬起了一张被泪水浸湿的脸,努力向我笑了笑。

“我们折河灯吧。”

阮青的河灯做得精致美丽,比我歪歪扭扭的好看太多,在写心愿时,她一边写一边哭,我忍不住想提醒她河灯打湿了是放不起来的。

后来,好奇的我趁阮青不注意,从河里捞起了她的灯,上面只有一句话。

“我想保护王爷一辈子。”

白纸,黑字,触目惊心。

【五】

我没有想过那是我最后见到阮青,第二天早上府里来了一顶华丽的轿子,它带走了阮青。

原来,墨却用心为她许了一门亲事,对方是朝中三品高官,为人正直,作风清廉。阮青去做他的第三房小妾。

我站在大门口目送那一行人吹吹打打地走远,良久,才蓦然想起,阮青大我两岁,她已经十八了,已经是个老姑娘了。

墨却是个好主子,却不是个善解人意的主子,他不知道阮青上轿时有多么难过,而他偏偏还要祝福她一生平安喜乐。

没有墨却,平安有何用,喜乐又从何而来。

他一生善良大义,他会关心阮青冷了还是热了,喜欢枣泥糕还是桂花糕,可是阮青对他的一片痴心却始终不能为他所知。

若是稍稍知道那么一点点,又怎么会亲手送她坐上花轿到另一个陌生的府邸。

我宁愿孤独终老,也不愿他送我出嫁。

这多么残忍。

偶尔,我会在花园里遇见墨却,每一次他的身边都有一个­​‎美‍‍人‌‍­‌,或冷艳,或温婉,或风情万种,或弱不禁风。他们一起小声调笑,弹琴,喝酒。

我明知这是做给新皇的一场戏,却仍然被刺得生疼,想避开不看他,却又忍不住回头想多看他一眼。

多希望陪他做戏,成全他风流成性,堕落糊涂形象的人,是我。

到了这里后,唯一一次与墨却单独在一起聊天是中秋前夕,府里的戏班子日日夜夜地排戏,九曲回肠,咿咿呀呀的声音弥漫在王府上空。

西边日头刚落,我就在戏子们排戏的西苑旁看见了墨却,他穿着竹青色的袍子,吹着一支玉笛,正是院里唱着的调子。

我走上去行了一礼。

他淡淡笑着。

“哦,是清寒,许久未去看你了,这些日子可还好?”

“回王爷话,有王爷在,清寒自然安好。”

“记得曾教过你吹笛,拣你拿手的吹来听听?”

是的,他曾教过我,那夜月色很好,在湖心亭里他手把手教我半折《春江花月夜》。

直到现在,我还是只会这半折。

我断断续续地吹着,笛声破碎无力,我渐渐感到不好意思,墨却却没有打断我,他靠着墙,安静地听着。

半折吹完,我放下玉笛。

“怎么了?”他回头问我。

我垂头讷讷地答,王爷只教给清寒这么多,清寒太笨,学不会后面的。

他似乎笑了。

“那你想听下半折吗?”

“嗯。”

院里似乎唱起了昆曲,那曲折绵长的声音唱着--

“……韶华好,行乐何妨。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

只可惜,他寻觅的温柔,不是我。

师父似乎轻叹了一口气,又好像没有。我从小在庵里长大,从来没有见过师父有过除冷静之外的表情,而一心二用的我已经被这位女施主的故事折磨得心里泛着潮,一点点地疼。一个女孩子,可以这样喜欢一个男人吗?喜欢到眼里只有他一个人,明明他并不会和她一样喜欢她。

说实话,我不懂。

【六】

十月下旬,一个风尘仆仆的女人出现在王府门口。正是见了她我才明白为什么其他皇子王爷三妻四妾,而墨却孑然一身,也正是见了她,我才开始认真地观察自己,这竟是两张相似的脸。唯一不同的是我只可称是清秀可人,而她则是风华绝代。

她一出现,就让墨却热泪盈眶,他们在王府门口紧紧地拥抱,好像要把对方揉进自己的骨头里。

傻子都能看出来他们的关系,而在这之前,我竟丝毫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女人的存在,如果我有认真看过坊间流传的那些风花雪月的折子戏的话,就会知道正旦永远都是一个叫慕容璃素女人,而江清寒,不过是个贴旦罢了。

后来,一些话渐渐传开了。

他们说那个女人是前朝慕容将军的女儿,她与七皇子自小相识,还许过婚约,只是后来慕容将军站在了五皇子的队伍里,所以才让这一纸婚约不了了之。

他们说在诛杀五皇子党时,墨却曾为了慕容璃素在太子府外跪了整整一夜,所以慕容将军才仅仅只是被收回军权,囚禁在府而已。

他们说慕容璃素是闻名天下的­​‎美‍‍人‌‍­‌,当初的太子,如今的新皇下旨让慕容璃素入宫。慕容璃素抵死不从,夜里偷了一匹良马,策马向西。

无论如何传说,墨却与慕容璃素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良人,我,或者是阮青,都是太无知。

两日后,皇城传来慕容将军暴死的消息,而慕容将军府里的大批武器也被查了出来。

亭子里慕容璃素脸上薄薄的一层怒气,突然失手将茶盏打得粉碎。

哪里有什么武器,分明是无中生有,分明是逼我回去,为什么,天下都是他的,为何就是不肯放过我。

墨却抬头望着东边的天空,默不作声。哪里是不肯放过她,只是不肯放过墨却而已,怕他起兵,怕他造反,怕他的江山易主。

我远远瞧见他悲伤的侧脸,心里好像被淹没般窒息。

皇上对墨却一向是如此有一下没一下地敲打警告,墨却从未失仪,可那天夜里,墨却房里的灯却点了整整一夜。

翌日凌晨,墨却带着三个随从,远赴京城,而慕容璃素则留在了王府。他舍不得他心爱的女人受如此苦楚,舍不得她眼底含泪,心中带恨,所以尽管皇上已经如此视他如眼中钉,却仍要去一表自己的赤胆忠心。

他是个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人,多少刺客将剑贴到他的脖子上,也没有见过他这样紧张的样子。

慕容璃素,她凭什么!

我的心脏好像被一把生锈的刀慢慢地割。为什么!为什么!又凭什么……凭她的身份?凭她与他青梅竹马?为什么他这样糟蹋阮青的一片痴心,却早有爱人?多么不公平,慕容璃素,她为他做过什么啊?阮青为墨却腥风血雨地闯时,她在哪儿啊?凭什么突然冒出来就要和墨却携手到白头?

怎么能就这样便宜了她呢,她明明是个要死的人吧!墨却都救过她一命了,她还不知足,为什么还不知足?安安心心做她的娘娘不就好了,听从圣旨入宫不就好了,为什么?

我被卷入一个黑暗的旋涡,一个个让人惊心动魄的念头围绕着我,将我拉入无底的深渊。

哭喊,叫骂,死亡,饥饿,它们又回到了我的身边,我明明就是从地狱爬出来的恶鬼,却还要去尝试着善良,从死人堆里活下来的人哪里还学得会善良,他们不知道,那些最先死去的人个个都是好人,包括我的爹娘,我的爷爷,我的姐姐与弟弟,他们都是村里的好心人,但活下来的偏偏是我。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大雨,雨声如一场山洪暴发,瞬间就将整个世界拉进水里,外面漆黑得好像天地未分。

在这样可怕的雨夜,我推开了慕容璃素的房门。

师父低头念了声佛。

【七】

一直到被京城来的钦差大臣押进木笼,我才恍恍惚惚地醒过来。

太阳暖洋洋地照在身上,天空一碧如洗,街道两旁围着看热闹的老百姓,他们的眼里全是憎恶,表情冷漠得像一只只恶鬼。

“看,就是她,杀了慕容小姐!”

“天呐,这么小就下得了这么狠的手!”

“听说她是那场旱灾里活下的人呢!”

“那她也是吃过人的?我的老天啊,这么可怕的人怎么会在我们这儿呢?”

“……”

他们在议论谁,我吗?原来真正的恶鬼是我。

脚上,手上,沉重而冰冷的镣铐一遍遍地在我脑中描画着那个大雨滂沱的夜。

我一直忘不了慕容璃素的话。

她一身素白的衣裙,明明是个娇滴滴的大小姐,却偏偏有种沉静如水的气质。屋里十几盏烛台点着,烛火明灭,将慕容璃素衬得格外动人。

她淡淡笑着。

“你不是一直偷偷躲在他身后吗,那么他得意还是失意,与你有何干系,他遭人辱骂,被自己父亲冷眼相待,他一点点挣扎,艰难度日的时候,你又在哪里,他选择的之所以是我,不是因为我的出身,更与我和他相识的早晚无关。他之所以选择我是因为我敢走到他的身边去,与他并肩,伴他一步步走到如今,而不是一直躲在他身后,只敢偷偷看他的你。

挡了一刀又如何,你能挡一时,我却能挡一世。”

我想我是被她云淡风轻的话语刺激得疯狂了,我看到我手里的刀尖刺进了这个美丽而高贵的女人的胸膛,鲜红的血汩汩流出,如七皇子府里开得热烈的木棉花。

她软绵绵地倒在地上,将地面染得一片血红,却仍然笑着,眼里没有恨与怨,满满的全是怜悯。

她说,江清寒,你真可怜,其实爱上一个人哪里需要理由,而不爱一个人又会有什么理由,这么简单的道理,你却不懂,怎么怪得了别人。

我呆呆地站在原地,看着这个风华绝代的女人一点点变得僵硬,看着地上的血褪去了热烈而张扬的鲜红,外面的瓢泼大雨渐渐停了,一切都平静了。

我杀了她,她却用那样的,像看着乞丐一样的眼神看我。

她说我可怜。

我本该反驳的,却不知为什么,我跪倒在地,失声痛哭。

【八】

直到最后一刻,我都再没有见过墨却,我知道后来他来过宫里,我苦苦哀求狱卒让我再见王爷一面,墨却却让人带来“缘分已尽,自己珍重”八字。

我攥着牢门的木条,指节都发白,蓦然想起那日他看见慕容璃素的尸首与被绑进柴房的我时的眼神。

那是一种想恨不能恨只能叹息的眼神。

那一日事发后,我被一众家丁绑进柴房。不知是第几天后,他站在门口,逆着光,看不清面容。

是我的错。

你,阮青,都是我的错。

我本以为你会与阮青一样,慢慢放弃我,过自己的生活。你是个善良的孩子,是我没有让你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没有让你放下执念,让你画地为牢,铸下大错。若你还有一点心,就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吧,而我,也会去承担我该承担的。

那是我最后一次听到他的声音,只怪他身后的阳光太过刺眼,才会让我没有办法好好见他最后一面。

他是个善良,美好,与我云泥之别的男人。

以致后来还屡次进宫替我求情,求皇上原谅我一时失手,放了我,以致皇上勃然大怒,卿次次逆朕之意,可是不满于朕乎?

我宁愿他恨我入骨,把我剥皮抽骨,挫骨扬灰,也不愿他这样原谅我。

他的心有多干净善良,我的心就有多肮脏龌龊,怎么会这样,我明明那样喜欢他,怎么会这样伤害他,明明,慕容璃素是他心尖尖上的人,是他的灵魂。

【九】

“阿弥陀佛,”师父说,“世间种种不过是因果循环,太过执着总会伤人又伤己,既然这样痛苦,那么何不试着放下。”

她止住话头愣愣地看着师父。

“放下?怎么可能……”

师父不理会她,却忽然唤我。

“宁心,你的茶还没沏好吗?”

一直走神的我这时才回过神来,带着一丝羞愧连忙将烧好的水倒进壶里,再拿出上好的茶叶、茶杯准备沏茶。

“师父马上就好。”

“罢了,不用放茶叶了,就这样端过来吧。”师父说。

我有点畏畏缩缩,怕师父生气了,赶快手忙脚乱地端上一杯白开水,滚烫滚烫的,氤氲的热气扑到脸上,留下满面泪痕似的水滴。

师父示意她端起杯子。

“施主冒雨而来,想必很冷,一杯热水也可以勉强暖身,还望施主不要嫌弃。”

她伸出双手欲捧起杯子,却又迅速收回,这杯水被三心二意的我烧得太烫了。

我惭愧地低下头,生怕师父责怪。

师父没有理会我,依然请她端起杯子。

“外面寒气太重,施主淋了雨,恐生风寒,还请喝杯热水吧。”

我诧异地看了师父一眼,不知师父在打什么哑谜。明知这水烫手,端都无法端起来,更别说喝了,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固执呢?

她抬头看了看师父,而师父依旧一脸诚恳,实在无法,只得犹犹豫豫地伸出手去拿那烫如火球的水杯。

刚端起来,不过一眨眼的工夫,水杯又被放下了。

“怎么不喝呢?”师父看着她,眼里似有深意。

“实在抱歉,我不是故意的……水太烫了……”

“那怎么不放下呢?既然已经烫到手了,怎么不放下呢?”

不止这位修行者,连我也诧异了,不过她诧异的原因估计是没反应过来,而我则是诧异于师父居然算准了我会三心二意地将水烧得如此之烫,以此来点化她。

“施主请看看这杯水的水面,你看到了什么?”

她凑过去低头凝视半晌,低声答道:“是我的倒影。”

师父微微一笑。

“既然施主有此慧根,又何必来问贫尼‘为什么’。”

师父轻轻一扫杯身,“哗”的一声,瓷片四溅。

“只有不再执着于那个杯子,才能映出整个天地啊!”

忽然一室静谧,只剩风雨。

修行者突然哭了,泣不成声。

我也哭了,泣不成声。

这可是名贵的秘色瓷。

【十】

百年后,关于墨却的结局,史册上留下这样几句话:……德兴二年三月十日夜,瑞亲王薨……

那一日午时,关押了四个多月的江清寒无罪开释。

关于这一节,世人留下些似真似假的传说。有人说,他处处遭受皇上的质疑与防范,心爱的人又突然离他而去,心灰意冷。也有人说是旧敌寻仇,身边少了阮青,墨却被重伤。不过后来流传下来的戏本子里的结局却是墨却为了江清寒与皇上谈判,皇上要他死,他要江清寒出狱。

其实,那日午时他曾去过天牢门口,只不过他站得远,突然从牢狱的阴暗里走出来的江清寒看不见他而已。

文/南山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