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我们终将长大

热门小说推荐

我有一个男性朋友,初中就住校。他声称年少时曾被学校里的女生评为“F4”成员之一,可他没看过《流星花园》,不知道哆啦A梦,《灌篮高手》也只看过几集,就连《还珠格格》也是因为电视台惨无人道地循环播放,他才会在成年后看了个大概。

我看着他,对他开玩笑说:“你没有童年,也没有青春吧?”

我的小时候,是和各种动画片、电视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小学时,别的女生喜欢《花仙子》,我却迷恋热血的《圣斗士星矢》,铅笔盒上贴满他们的贴纸。连看了三遍《灌篮高手》,电视台每次重播,我都准时守候,还傻乎乎地烦恼过:如果所有人物都爱上我,我要选谁做男朋友?

这烦恼“经典”得如同“长大后我是读北大好呢,还是读清华好呢”--答案当然是“我想多了”。

《还珠格格》播放时,几乎全班的女生都在收看这部电视剧,有人还把小燕子写进了周记里。

我那时在参加学校的体训队,每天六点半就要到学校训练。几个要好的女生就常常在热身跑时,边跑边讨论昨晚的剧情,叽叽喳喳得像一群小鸟,把体育老师吵得一个头两个大。

初中时《流星花园》开始风靡,可是电视台不播,班里有个女生发现学校附近一家新开的面馆一到中午就会播DVD,放的正是最近的新片《流星花园》。

女生们便从此告别了食堂,每天中午光顾那家面馆,一边吃面,一边看杉菜和道明寺斗嘴,以及花泽类帅得简直掉渣的忧伤侧脸。

那时候吴建豪远没有现在帅,朱孝天还没有走样,周渝民和言承旭堪称极品小鲜肉,无数少女为他们四个人心醉和心碎。

青春啊,好像就是有着燃烧不尽的少女心。

不过,哪怕是在最热血沸腾的青春期,我也是那种狂演内心戏,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的女生。

所以我不曾追过星,只默默留意喜欢的人,一个晚上看完所有他们上过的节目视频。

那时候我不关心天气,没有爱情,对未来有很多美好的幻想。

那时候我嘲笑爸爸有脸盲症,把那英喊成王菲,把王菲叫成张曼玉,把张曼玉认作刘嘉玲,等真看到刘嘉玲了,又结巴半天说:“她不就是那个谁……谁?”而我看过一次,就能记住对方的名字和脸孔。

那时候,我很年少,脸上的痘痘作证。

前几天,我刷微博时看到一条陈赫的微博,立刻乐坏了。

“在机场遇到了TFBOYS……以及一个过气谐星孤独的身影……”配图是他自己拿着咖啡孤独落寞地站在一侧,远处是汹涌人潮簇拥着的TFBOYS。

热闹喧嚣与孤单冷清,在一张照片上形成鲜明对比。

笑过之后,我恍然发现,如今的新人王和狂热粉丝主力已不再是我的同龄人。

小燕子和杉菜都已经做了妈妈,言承旭和周渝民成了小鲜肉们的前辈,少年样的阿信也已年近不惑。

狂热追捧着少年们的人们,在机场大声尖叫的人们,已换了一批又一批。

只有哆啦A梦和樱木花道还是一样,蓝胖子继续卖萌,而那个红头发的少年依然在黑白漫画的纸页上热血沸腾。

现在的我,开始关心天气,因为要为出行做准备,要提醒家人天冷添衣;开始担心爸爸和妈妈的衰老速度,怕自己的肩膀还不足以让他们依靠;开始提醒自己要早睡,因为熬一次夜要好几天才能缓过来。

我们没有谢幕,没有说再见,但我们,真的长大了。

青春年少真好,但我觉得长大也不赖。

主编调调有话说:袅袅最擅长的就是用一些云淡风轻的笔触,写出一个个回味悠长的故事,安静但美好是袅袅最大的行文特点,也是我很喜欢的一点。我的新书《十年荣光·与光同成灰》附赠了一本名叫《我们的时代》的小册子,专门收录了这些《花火》十年来伴随我们一起成长的作者、编辑,他们眼中“我们的时代”是怎样的。我们都知道,时光是留不住的,但是我想,或者我们可以换一种方法留住回忆。

文/微酸袅袅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