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我怀念的

热门小说推荐

我向来是一个淡定的人,或者说,慢热的人。满世界都在追逐一件事的时候,我往往是最无动于衷的那个人。

热播剧或者爆红的节目,我不会去追着看。大抵过了很久,热度散去了,我才忽然想起来看一下。

比如曾经大火的高晓松所主持的脱口秀《晓说》。周末忽然想起来其中有一期《光阴的故事--华语音乐三十年》,创下了上亿的点击量,鉴于音乐是高晓松的本行,觉得靠谱,所以点开看了看。

节目中,高晓松侃侃而谈,讲述他记忆中三十年的华语音乐历史。

从邓丽君、刘文正开始,侃侃而谈,讲到罗大佑,言辞之间满是赞赏,他讲他对罗大佑歌曲的喜爱。他后来认识了罗大佑,但他从来不敢在罗大佑面前谈音乐。因为在他的心中,他是永远的偶像。后来有一次,他、罗大佑、张亚东一起聚会,他弹吉他,张亚东弹键盘,罗大佑唱歌。那一瞬间,他觉得特美好。

他更怀念80、90年代音乐圈的文化氛围,不,不光是整个音乐圈,可以说是整个文化圈,大家之间的单纯,良善,以及充满着追求音乐、文化和梦想的单纯。

而现在……言下不胜唏嘘。

2005年,我开始写作,进入作者圈陆陆续续认识了很多的作者。

由于新概念的原因,大家对作家的认识从严肃的大人转移到了我们这帮孩子身上,统称为“80后作家”。我们这么一群人,有了共同的身份标签--作家。我们都还年轻,都还在学校中读书,思想单纯,不染世俗,有的只是一颗热爱文学的心,而网络又使得我们这群天南地北的人聚集在一起。

我们怀着单纯的文学梦想,对每个人的认识都是先从作品开始,神交已久,等到有一天在QQ认识了,都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感。要是两个人可以找到共同点,那更是有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

认识“深蓝”(夏七夕的编辑名)时,得知她和自己是同一个省份的时候,特兴奋地说,嗨,咱俩是老乡诶!

我大学在兰州就读,一座西北的城市,连个写手同伴都找不到,羡慕长沙、武汉编辑和作者集中的地方可以常常聚会。当时喜欢看《南风》和《花火》,很喜欢一个女作者“微凉”,后来逛她的微博发现她竟然也在兰州,开心不已,找到她一说,她也很开心,我们像老朋友一样立刻出来见面吃饭。

和乐小米认识时候,无话不说,在无数个深夜里,她在青岛,我在兰州,各自在电脑前码字,完稿之后相互点评,见证她出版的《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红遍大江南北。后来,我来到长沙的时候,她也来长沙玩,我们见面之后她看着我说:“你的样子和我想象中的差不多啊。”

2007年我来长沙,见得第一个朋友请我吃饭,带了其他的人过来,介绍说:“喏,这是某某某,这是谁谁谁……”

在此之前都没见过面,但是相互闻名已久,见面哈哈一笑:“原来是你啊!”倒上一杯啤酒干掉,满满都是情意。

彼此之间不需要太多的相处,只因有共同喜爱的文字,便可彼此信任,我在无助的时候投奔过圈内的好友,也有圈内好友在无助的时候投奔过我,不求任何回报。

……

现在想起来,竟至热泪盈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与人之间缺少了这种志趣相投与一见如故,也许是从我们走出校园起,也许从这个时代变得更世俗起。

更多的是,趋名逐利。

我来长沙第一个请我吃饭的朋友,我曾视他为最好的朋友,几年后,他居然骗了我一笔稿费。我得知真相的时候,心痛不已。

而曾经相熟的朋友,在时光无声无息的推动下,各自有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有的人已经成为畅销书作家,更多的人放弃了文字消失在作者圈,渐行渐远。是谁把流年偷换,留下满地尘埃?

而我呢,依然傻傻地固执地在这里坚持着,即便内心已有一角崩坏。因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最重要的事,都在这里。

我怀念的,是逝去的美好时光,是共同追逐梦想,手指远方的我们。

文/余言

……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