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伍才三年的刘旦身为李家军扛旗者,这份既是大将军给与也是他自己挣来的荣誉让他格外骄傲,总想着哪天大将军能放他个假,他能骑着自己当宝贝疙瘩的战马,穿着虽破旧但洗洗也算得上干净的战袍,让几个弟兄们陪着回家一趟,给媳妇儿跟儿子看看,然后拍着胸脯说:“老子如今可是咱李大将军手底下的兵了!”
要知道如今天下安定并非百年前九国大战的情境,想得军功,那便是富家子弟身上找虱子,难上加难。而李家军真正让天下人刮目相看的,便是三年前的乐游原之战。不眠不休与淮南王的的叛军酣战三天三夜,三万李家军全歼淮南王麾下五万百战之师。
当时的李戎生才二十二岁,出兵前,圣上在崇政殿曾亲口嘱咐过他,又在起马道再一次于全军面前说过‘务必活捉淮南王叔’,所以,当乐游原之战已成定局时,众将士没人敢对那位身穿明黄色铠甲的王爷施以刀斧,而他李戎生只皱眉说了一句“此等逆臣贼子不杀何如?”,然后亲手斩下身先士卒的淮南王赵栋的头颅。
班师回朝后,尚未踏入金殿的李戎生就被赤脚散发提剑而出的陛下,当胸一剑,双目赤红的皇帝第一次在百官面前如此失态,恶狠狠的质问:“何人准你杀我王叔?”
当时还只是镇南将军的李戎生也不躲避,任由天子手中剑刺进自己胸口,很平静的低头拱手道:“臣,参见陛下。”
皇帝似乎没有料到自己这一剑李戎生竟生生而受,一肚子怨气竟再也无法发作,愣了半晌才猛然大吼道:“太医何在?太医何在!”
后来,没几个月李将军拍拍屁股就下床了。这期间,众文武奏折中十有八九都是在替李戎生说话,折中内容无非就是‘战场上刀剑无眼,非李将军过错’‘淮南王是咎由自取,此逆若不杀,恐日后其他藩王无所畏惧’等等之类。更有国子监太学生集体上书,大斥淮南王为必死之身,李将军此举是冒着抗旨的危险,宁愿丢脑袋也要为民除害啊。大概是由于百官所向民心所向,皇上终究是没有再追究李戎生抗旨之事。不过皇上还是晾了李戎生两年,两年后,才召回在外游历的李戎生,亲授爵位,封大将军衔。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