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平西城是未来满清在形势不利必须放弃唐努乌梁海地区后得以西逃的重要基地,所以没办法实施全面动员的清廷经过再三讨论,最终还是确立了打【巧仗】的战略思想;于是,清廷便在向西线增兵五千的基础上,调整了整体的部署。
根据最新的部署,清军在华克隆(小叶尼塞)河河谷方向留置了三千兵马,以堵防明军可能自这个方向发起的进攻;在恰丹谷道布置了一千兵马,籍此警戒乌兰固木方向的明军的行动;在阿拉克谷道布置二千兵马以为出击部队后援并防御明军追击部队在追击清军出击部队时,趁机攻打阿拉克谷道的行为。
最后,清军调兵二千编为左右两路,越唐努山南下,进入燕然和北庭腹地进行袭扰,以伺机袭击明军的运粮队伍,迟滞明军可能实施的最新一次北伐行动。
怎么说呢!清军主动出击的思路肯定没错,但问题是,清军袭扰的目标出现了偏差。
这是因为,今年明军为了修正了去年北伐时出现的后路被袭击、进而导致粮秣供应出现困难的问题,没有走补给线最漫长、中途消耗最大的朔(方)燕(然)路、朔(方-瀚)海路,人和物资主要走的是饶(乐-瀚)海大路,然后用木筏通过土拉河-鄂尔坤(鄂尔浑)河-色楞格河水系,将物资转运到布克谁河上游兵站,再通过一小段陆上运输后运抵北固(特斯)河畔的兵站,再用木筏顺流而下的运输到北固城进行屯集。
这么运,不但大大降低了途中消耗,而且提高了运输的频率,并使得运输的安全性大增——清军大约要越过1100公里的距离才能对饶海大路进行袭扰,可能性不是没有,但也微乎其微;而布克谁河上游至北固河上游之间需要经过路上转运的两处明军兵站的距离其实不超过15公里,明军押运部队相对还是比较容易护送的——此外,经由林北方向转运的粮草也可以通过色楞格河水系加以运输,因此,清军对北伐明军粮道的袭扰,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可能成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