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弘光十五年八月六日,第一批乘坐木筏、小舟逆流而上的日军抵达勒拿河上游源头河谷,然后在明俄勘界人员的引领下,经由《哈尔巴托沃条约》中规定的明俄边境线大明一侧南下,在穿过贝加尔山西麓的茂密的寒带林区后,出现在了另一时空中被命名为伊尔库茨克的地区;而在日军前锋抵达伊尔库茨克的时候,林北都司下辖的勇士营第十七团、十八团也分乘多艘就地建造的单桅帆船横渡贝加尔湖,并驶入了安加拉河河口。
不过以上两支部队其实并非是第一批开抵贝加尔湖西南地区的明军,早在当年的六月初,林北都司名下的各支夜不收部队潜入了安加拉河-伊尔库特河上游地区,与满清的探哨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惨烈搏杀——其实,这些年明清探马在贝加尔湖周边地区曾经进行过多次较量,你伏击我,我围杀你,双方都有极大的损失,但像今年这么多规模的探哨之战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满清高层才第一时间相信了俄国人的通报,停下了对瀚海都司的攻击行动,转而向定北城方向调兵遣将,准备打一场硬仗。
由于明军这边的夜不收在与清军探马的搏杀中损失很大,所以未能彻底遮蔽明军的后续行动,所以到当年八月十日前后,清军已经确定明军即将发起对定北城(上安加尔斯克)的总攻,于是开始全面龟缩,准备硬碰硬的跟明军打一场城塞攻防战。
清军之所以有底气跟明军在定北城决战,一方面是因为提早有了准备的清廷已经在定北城一线布置了七千兵马——城内四千、城外营地一千,还有二千(这部分其实是清军招募来的湖西布里亚特蒙部兵马)藏在野外,伺机而动——另一方面则是这些年清廷已经参照昔日祥福瑞在东北设置的商栈(堡寨)对定北城进行了进一步的棱堡化改造,所以清廷有信心让明军在定北城下吃一番苦头。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