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卷 第六十九章 金针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众人回到曲流亭中等待,便继续讨论起深秀大师入明境一事。赵然趁此机会了解了一番佛门修行境界和层次问题。

按照佛门的划分,修行途中共有六大境界需要达成,从浅到深依次是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与道门以箓职划分境界不同,佛门认为,人人皆有佛性,只不过为“蒙尘”所蔽,故此无法展现,也无法摆脱轮回。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将自己的佛性重新开启,就好像“除尘”一样,将佛性灵台清扫干净,以恢复本来面貌。

那么灵台在何处呢?灵台即在六根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眼、耳、鼻、舍、身、意,这是人的根本,就好像草木有根一样,由六根而生六识,以辨别色、香、声、味、触、法这六尘。我们平常所见的六尘都是沾染过因果的,是虚假的,或者歪曲了本义的,只有重新见性,才能看清楚世界的本谛,才能真正明心见我。

这就是开六境的真义。

佛门每一境界,都代表着一个大的修行阶段,其中又分别有不同的小境。比如眼识界,需要度过名色识别智、缘摄受智和思维智,在修行神通上,前两智与道门的道士境相仿,思维智与羽士境相仿。

而如深秀这样的佛门大修士,已经开了身识界,需要度的是行舍智、随顺智和种姓智,与道门正一真人境或者全真天师境相仿。

和道门相同的是,佛门也有与各境界相对应的称号,按照称号不同享受修行地位上不同的待遇。眼识界称为和尚,耳识界称沙弥,鼻识界称比丘,舌识界称阿罗汉,身识界称菩萨,意识界称佛陀。当然,这种称谓对于信众来说,是无意义的,所以信众们通常以和尚来称呼所有的佛门修士,就好像大明百姓对道门修士统称为“道士”一样,这是修行和非修行的门槛。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