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鲲是很不喜欢跟设计师讨论具体技术方案的,一来是他相信术业有专攻,二来是一旦讨论了,就容易限制住思路的发散性。
项目经理从来都是要暴君的,老子管你能不能实现怎么实现。提需求的人想那么多还立个几把毛的项呢。
可惜,现实与理想差距过大,让他不得不破一次例。
在顾鲲一张一弛的询问下,同济建院的设计师们,很快在童院长的引导、梳理下,把几个主要难点,拿来大吐苦水:
“这个项目,您非要盖800米的话,最大的问题还是地基和主体结构承重的风险。我们不知道地基要打多深、目前也不知道地质的基础。即使知道了这些,现有的钢筋混凝土分应力承力结构,恐怕也撑不了那么高,600多米就是极限了,这是行业公认的。”
这番话,外行人不一定听得懂。稍微用人话翻译一下,就是强调“现有结构的承重柱体系”,到了一定高度之后,就连自己本身的楼层自重都撑不住了。
举个例子,目前全世界主要的直筒子摩天大楼,比如芝加哥西尔斯,纽约的世贸双塔,都是那种结构。
最外圈因为是玻璃幕墙,所以外墙其实是不承重的,就是挂在内侧的承重墙上的,用承重墙横向伸出去的钢筋桁架把最外圈拖住(可以理解为普通住宅那些伸出去凌空的阳台,就是用圈梁或者桁架托住的)
但是,因为这些承重墙也是要可通过的,要在承重墙上开门,所以承重墙的厚度有极限,钢筋的占比也有个极限。
如果为了把楼进一步盖高、就把钢混承重墙加厚,加到一定程度就出现边际效应了。再往厚加,下层承重墙的开口(比如门和通道)承受的应力集中、种种其他杂七杂八的建筑学专业术语上的效应,就会让加厚变得得不偿失。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