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调拨给沈溪的京营兵,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军心、士气,完全不具备参加如此高强度会战的资格。
事实上那时一群将领跟在沈溪身后,也是各种推诿扯皮,没事就喜欢给沈溪找麻烦,沈溪说什么他们都要对着干。
但经过这几个月的连续作战,沈溪手下这路兵马,终于成长为大明朝最精锐的作战部队……当然,要是这些人不是被逼到绝境上,也不会迸发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沈溪的方法很简单,具体的培养过程就是让这些人一次次经历死里逃生,每次战事都当成最后一战打,结果从将领到普通一兵发现战争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甚至只需要听从沈溪的命令,在恰当的时候出现在恰当的地方,就可以轻松取得一场大胜,未必需要跟鞑靼人以命博命。
沈溪知道,平日吃糠咽菜的明军个人身体状况远弱于吃牛羊肉长大的鞑子,短兵相接时非但没有优势,还因为机动力不足以及进取心不强等原因,通常会出现一触即溃的状况,所以他从来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沈溪回京勤王之前,非常清楚届时肯定会面临与鞑子的大规模正面作战,不得不有意培养士兵依靠军阵作战的能力。
只要适应这种团体作战,士兵有了获胜的底气后,自信心必然跟着提升,到了战场自然就会将怯战之心扔到一边,此时再让他们跟鞑靼人正面相搏,也就不再是什么困难之至的事情。
所以沈溪才会在对乌力查和亦不剌的战斗中,以及从居庸关往援京城这一路上,尽量让麾下官兵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发动正面突击,在攻击与防守之间不断地转换,慢慢地官兵们越来越熟悉这种依托军阵进行作战的方式。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