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进入相持,中日两军相持便不是比爆发力,而是比坚韧。国府可以在民族感情上做文章,中高层军官、士兵可以靠血性拼搏,但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凝聚,这样的情形便不可能普遍且持久。
而当与同一阵线间的共产党人开始出现磨擦,而同一旗号下又有不同的军队投敌时,它对军心的冲击是巨大的。国府一面在战场后方滞留了大量战败不及撤回的部队,另一方面也在正面对峙战场的敌人后方派出了大量挺进纵队,构成了国民党军的游击作战,而且这些游击作战一度有过战果。
但是,游击作战是没有后方基地和友军侧援的战斗,所有的基地和援助只有当地老百姓,对军纪、政治松弛且没有精神主骨的国民党军来说,这样的要求超出其能力范围。这也是国军游击作战在战区有正规军协助时常常有一定效果,但一旦承担起主要抗敌力量的任务便难以胜任的原因。
大量的所谓“游击队”不是占地为王,便是在日本人进攻时“曲线救国”,直接送到共产党根据地打共产党人。国民党一直讳言这一段历史并且不肯检讨这么多国军投降资敌的原因,与其当时在背后的政治考虑有关系。
在历史上,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非常明白日本不可能战胜,因此只要保存实力不投降,就一定能迎来胜利的那一天。战便成了拖,国府的考虑当时已经“高瞻远曙”到了胜利的时候自已能有多少兵马的地步,部队是成为伪军还是国军,并不十分重要,因为到了那一天,所有的伪军都会成为国军,连旗帜都不用换。即便是共产党,在1942年以后也认为日本必将战败,而以“保存实力,以待时机”为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