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迪林杰在1932年的最后一个月掀起了一场让全美都热闹的“银行抢劫事件”。他在俄亥俄州干的这一票,算是一炮打响了。
而更绝的还是在后头。
12月7日。《时代周刊》刊登了一封来信。在平常,普通的读者写给《时代周刊》的信实在是太多了,汗牛充栋。但是这封信却被《时代周刊》放到了封页上面。
因为写这封信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约翰·迪林杰。
在心里面,约翰·迪林杰详细地阐述了他为什么要抢银行。他的解释是,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他觉得银行是直接导致社会黑暗的根本源泉,全美民众其实都生活在这种阴影当中。所以他要向华尔街财团作战,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唤起民众的警觉。
除了说明自己抢银行的根本目的,迪林杰还用十分漂亮的文字讲述了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他讲起了他的童年,悲苦的童年,说起了他的爱情,说起了他在抢银行过程中的心理和所见所感。
这家伙的文笔很好,如果不去抢银行,绝对可以写小说。
他甚至在结尾告诉《时代周刊》,因为一个人,他对梦工厂旗下的媒体十分有好感。以后每一次行动之后,他都会给《时代周刊》写信,以次来展现他的生活观和抢劫前后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这封信并不是很长,但是刊登出去之后,立刻引起了举国的哗然!一个银行劫匪竟然在美国最重要的杂志上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明了自己的观点,甚至还要向公众展现自己抢劫的场景和想法。这样的事情,别说是在美国,就是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有趣!刺激!好玩!
当期的《时代周刊》卖得脱销,加印了十几次都无法满足民众的需求。随之而来的,是各大媒体纷纷对约翰·迪林杰采取的宣传。于是乎出现了一个恐怕会永远载入史册的事情:一个国家因为一个抢劫犯疯狂了起来,而且几乎一分为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