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书坐在南京城南一所又小又破的旅社里自己的房间里,一根接着一根的抽着南洋烟草行生产的海岛牌香烟。现在的大明对鸦片的管制很严格,几乎没有什么人吸了,香烟便取而代之成了销量最大的嗜好品,翁同书也有这个嗜好,喜欢一边抽烟,一边看书或是思考,大概觉得可以提神醒脑吧。他到了南京,和一帮热血士子混在一起,又要做出卖他们的事情,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香烟就抽得更凶了,吞云吐雾之中,觉得自己好过了许多。
门被轻轻的推开了,一个人影站在门口,将一盏火油灯点亮了。翁同书一下站了起来,就看见自己的弟弟翁同龢穿着一身半旧的儒生长袍站在门口,胳膊下面还夹着两本线装书——这副穷酸样子在眼下云集南京的士子中间是最多见的。这种落魄样子,其实也从另一面说明了士绅地主在新明朝里混得真不怎么好。
地主,听着好像是很有钱的主儿,可实际上的财力和现在新兴的资产阶级相比真是不值一提。特别是那些已经失去了士绅特权,但是又死撑着面子不肯向农场主转变的中等地主,实际收入根本就比南京城里的劳工阶级还不如。
说实在的,这土地的收益实在是有点儿低了。即便是在江南这种地方,一亩上好的水田,一年也就能收四百斤出头的谷子,卖给米商不过是三块钱,就是拿五成的租子,地主所得也就是一块半,还要扣掉十五个大铜板的税,剩下就是1.35个银元。有100亩这样的水田已经够得着“大地主”三个字了,一年的地租不过就是135块银元。虽说还有一个放高利贷的路子,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上海、应天城里面的工厂那么多,还有各处集体农庄在招人,还有下南洋上金山(新、旧金山)的路子。江南的农人们都不大肯借高利贷种田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