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卷 血火北京 第一章 京师 第四节 起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庚子年前后朝廷发生的变故,注定为这个腐朽的帝国乃至后世带来深刻的影响。但这一切都起因于两年前的戊戌事变,事变的主人公之一是广东人康有为。在盛唐时期曾是被贬官员流放地的岭南,在千年后却成为开风气之先的地方,研究中国现代史的人总会格外注意到,自同光至清亡,载于史籍的广东人极多。

康有为生于咸丰五年(1855年),康家自他往上,好几代都是读书人。康有为的家教和他的授业老师朱九江传授给他的知识,不仅预备他能应考求取功名外,特别注重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所谓经世致用之学。康有为不懂任何的外国文字,在他被朝廷通缉前也没有出过国。但他去过上海、香港,看到洋人行政的整齐规范有秩序,受到很大刺激。他觉得这种优美的行政制度必有思想和文化的背景的源泉。可惜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系统介绍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书籍,他所看到的不过是江南制造局和教会所翻译的初级程度的天文、地理、格致、医药、兵法一类的书籍,但康有为极聪明,善于举一反三,因小而知大,在他的学术中别开一境界。

李鸿章苦心经营的洋务运动经甲午一战,彻底宣告失败。梁启超批评李鸿章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正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梁启超的批评可谓中肯之极,直至今日,读起来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已经宣告失败,再提出做政治上的革新一定会遭到反对。甲午之后,康有为觉得时机到了,李鸿章不敢提出的政治革新主张,康有为要提倡,这就是所谓的变法运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