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其他科学家都不是重生的,在巡航导弹方面都是摸索着过河,内心自觉不自觉地都喜欢使用现有成熟的技术,这即使现实的需要,也是严谨的体现。
从飞机惯性导航系统脱胎出来的导弹惯性导航技术已经成熟,在导弹特别是洲际弹道导弹的使用上,大家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现在激光陀螺在导航系统中已经开始运用,其精度比以前的惯性导航系统提高了几个档次,加上电视导航技术,让巡航导弹和其他导弹有了一个异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正是这些技术的发展让科学家们很自然地对郭拙诚提出的将全球定位系统用在导弹上产生了排斥心理。
他们之所以对全球定位系统不感冒,并不是因为他们排斥新科技、新技术,更不是因为他们固步自封,而是经过了大量的分析和论证的:
他们反对的第一理由是全球定位系统实在太昂贵。表面看全球定位系统导航只要在巡航导弹里面装一个信号接收芯片和相关的附加电路就行。与昂贵的导弹相比,这点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与惯性导航系统和电视导航系统相比也具有无比的成本优势。
可是,信号接收芯片接收的信号是天上卫星发射出来的,为了确保定位准确和运行可靠,即使是区域性的定位系统,天上也必须保证有三到四颗定位卫星组网运行。
一颗卫星成本就是几亿美元,三到四颗卫星就需要十到二十亿美元。而且过一段时间就要发射新卫星以补充那些寿命到期的卫星。
如果为了让由全球定位系统导航的巡航导弹在全球销售、在世界各地的热点地区使用,就必须建立全球性的定位网,这样一来其资金耗费肯定更大。为了实现无缝连接,天上就需要二十到三十颗卫星进行组网,资金至少是三到四百亿美元!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