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九十二章 战仓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尽管是在陶副主任的激将与曹老大的主动挑衅下决定发起的复仇之战,但汲取了官渡之战轻进急战的教训,大袁三公这一次出兵稳重与慎重了许多,不再是直接南下攻打曹军重重设防的白马、延津和官渡,选择了东进馆陶,先与驻扎在馆陶的次子袁熙的队伍会师,然后进兵仓亭渡河,然后再攻取东阿、范县与东平等兖州军事重镇,打通与盟友徐州军队的联络,保护好后方与粮道,最后再图谋西进许昌。

大袁三公麾下的谋士们也有了些长进,尽管很反对大袁三公没有做好完全准备就发起复仇之战,但是在大袁三公强行通过出兵决议后,沮授和崔琰等得力谋士还是尽心尽责的为大袁三公的作战计划出谋划策,一起建议大袁三公此战务必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向兖州进兵,谋定而后动,看清楚曹老大如何出牌再后发制人,所以多少听进了一些劝的大袁三公行军速度并不算快,从邺城赶到馆陶与袁熙会师就走了八天,又在馆陶休整了两天,然后才缓缓南下仓亭,故意给曹老大留下了反应时间,让曹老大先有动作。

除此之外,考虑到冀兖两州的主粮收成时间问题,沮授还提出了一个丧心病狂的作战计划,那就是先把曹军主力吸引到仓亭一线,然后高壁深垒与曹军对峙周旋,把时间拖到七月底、八月初再发起决战!如此一来,届时以小麦为主食的曹军军粮必然不足,而以稻米为主食的袁绍军则可以获得充足的粮草补给,不仅能攻敌以虚,破敌后也有足够粮食支撑冀州队伍占领兖州中部与东部的城池土地。

有朋友肯定要问了,袁绍军的位置比曹老大的位置更加位于北方,为什么曹老大的队伍都是以小麦为主食,大袁三公的队伍倒以稻米为主食,是不是地理搞错了?其实这一点并没有错,大袁三公的地盘上能够种植水稻,是一个把巫婆扔进河里与河神交涉的混蛋搞的鬼,这家伙几百年前就已经在邺城一带大修水利,搞出了臭名昭著的西门十二渠灌溉万顷良田,所以位置居北的袁绍军地盘上能种高产水稻,黄河以南的曹军地盘上因为缺乏这样的大型水利设施,反倒只能种植低产的小麦。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