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发不可收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战后,关于共和国有没有必要对美国实施战略打击存在很大争议。

很多人都认为,到2063年的时候,因为美国已经丧失了战略潜力,且被共和国团团包围,只要共和国当局肯在一些问题上做出让步,就能以和平的方式结束战争,甚至能够占领美国本土,也就没有必要对美国进行全面战略打击。

暂且不管这种论点的对错,首先得承认,战略打击开始后,就很难收手。

对共和国的决策者来说,战略打击无疑是一种解脱压力与推卸责任的有效办法。说得直接一点,做出决策的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小集体,而是最高统帅部,而这个战时最高决策机构实际上是由元首府、全体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大会、国务院、总参谋部与各种民间机构组成的,即便在这个机构中,元首具有最高发言权,以及最后决策权,任何重大决策也不是一个人决定的。由此可见,战略决策是集体决策,因此对美国实施全面战略打击也是集体决策,即便这个决策出了问题,也不会由某一个人来承担责任。更重要的是,这种责任关系不可逆推。换句话说,如果因为批准了战略打击而造成重大损失,需要承担责任的不仅仅有裴承毅,还有整个决策机构,结果就是不由裴承毅来承担责任。相反的,如果因为没有批准战略打击而造成了重大损失,由于是裴承毅单独否决的,就得由他来承担责任,而不是由整个决策机构来承担责任。

这种情况,在任何国家都存在。

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前,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杜鲁门批准了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战略决策。要知道,以事后的角度来看,美国在1945年8月份用原子弹对付日本,几乎是多此一举。以当时的情况,即便美军不登陆日本本土,即便停止战略轰炸,只要继续保持战略封锁,因为严重的饥荒,日本也会在冬天到来的时候投降,不可能坚持到1946年,也就不会让美国损失100万官兵。问题是,以当时的情况,作为美国的最高决策者,在要不要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上,杜鲁门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用后人的评价来说,杜鲁门远远不是罗斯福那样的战略领袖,在政治场上最多算得上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也就不可能具有罗斯福那样的战略眼光与战略魄力,做出足以影响整个世界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避免承担责任,特别是为阵亡100万美军官兵的责任,杜鲁门别无选择,只能用原子弹为战争划上句号。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