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真是长江后浪催前浪,前浪死在浪尖上,搞不过你呀。”输了棋总不会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不过李丽红在棋坛征战十数年,类似这样的情况经验也不是一次两次,而且女棋手结婚成家生子后,生活的重心通常会从事业转移到家庭上,对胜负的执着比年轻时要淡然的多,所以她虽有遗憾的感觉,心理上倒谈不上什么打击。
“哪里呀,是丽红姐您手下留情。”金钰莹客气地答道,嘴角微翘,却是掩饰不住的开心。
“呵,什么手下留情呀,你以为能赢的话我会不拼吗?倒是你,今年以来,你的棋似乎是多了点什么,怎么说呢……应该是比以前锐利了,又或者说是攻击性更强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听人说,是因为受到你们棋社一位叫王仲明的老师的影响,是不是真的?”李丽红好奇地笑着问道——所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位棋手的风格一旦确定就很难改变,这大概和人类生活学习时先入为主的习性有关吧?最先进入眼界的事务印象总是最深刻的,如果那是正确的,常常会贯彻一生,如果那是错误的,那么改正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或许会超出建立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金庸小说《雪山飞狐》中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苗人凤不就是因为少时学剑因缩头被师傅责打而成了条件反射,一使出那招便不自觉地缩头被胡婓抓住了破绽吗?棋手的情况与之类似,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面对棋局便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在这样下是一盘棋,那样下也是一盘棋的情况下会更倾向于选择某一种下法,当然,棋风没有高低,分出高低的只是棋手的实力和状态,发挥,简单地说,让赵治勋下宇宙流,让武宫正树下地铁流,尽管他们两个可能都会感到别扭,但依然可以轻松战胜普通的一流棋手。所以,所谓棋风的相生相克只存在于实力相近的棋手之间,水平如果差出一个等级,棋风上再怎么变换花样也没用。金钰莹今年已经二十出头,由于现在棋手的培养系统化,职业化,制度化,流水线化,棋手成材普遍较早,所以往往十七八岁风格便以确立(在以前,不要说十七八岁,二十三四的棋手甚至还在寻找自己的风格定位呢)凭心而论以这盘棋来说,李丽红到不觉得自己是输在实力上,局部战斗,腾挪转换,大局把握上她和金钰莹错进错出,各有失误,充其量是半斤八两,这盘棋之所以会输,技术方面的原因是次要的,真正的原因在于她没有适应金钰莹现在的风格,没有跟上对方的行棋节奏,比如说右下角白棋二二扳硬抢角空,比如说下边的治孤时的以攻代守——按照金钰莹以前的风格,她肯定不会按实战中的进行那样处理,虽然说按其以往习惯的招法应对自己也未必能赢,但至少能坚持到官子阶段而不是仅仅一百三十余于便被屠龙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