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刚刚爆发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和大多数美国人一样,都认为这场战争与美国毫无关系。
1914年,没有任何一个美国人能够预见到德国将“巴尔干事件”演变为一场全面欧战的结果。《芝加哥先驱报》带有嘲讽口吻的评论反映了大多数美国人对保持和平的兴趣和对欧洲事件的冷漠:
美国爱好和平的公民们现在将起来忠心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
但是,有关德军进驻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报道和该国城市卢万遭受战争洗劫的照片,却使美国人越来越感到不安。美国的原则是保持中立,同时尽力让参战国看到战争残酷的一面。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美国政府高层出于种种目的越来越倾向于协约国,尽管此时美国民间的主流仍旧是中立。
美国政府高层虽然偏向协约国,但内部对协约国的支持并非完全一致。爱尔兰后裔憎恨英国人,俄罗斯犹太人因为反犹主义才被迫逃离家园;许多德国后裔对德国仍有深情,他们的一些亲属也仍在德国。正因为如此,美国政府只能严守中立。
1915年5月7日,一艘德国潜水艇用鱼雷击沉英国船只“卢斯坦尼亚号”,造成128名度假的美国乘客丧生,一时间美国国内群情激愤。反战主义者担心这一事件会毁掉一切和谈的希望。威尔逊号召加强武器生产和成倍扩大正规军,以积极备战。
这种情绪很大程度上与战争双方在美国的宣传有关,这些宣传是成功的,英国人、法国人成功的在美国国内掀起了排德的风云。而当威尔逊和美国的决策层下定决心参加欧战之后,在1917年2月8日以抗议德国重新恢复无限制潜艇战为由与德国断交的同时。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