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美国,也是思想碰撞非常激烈的时期。
世界大战前,美国奉行的“孤立主义”起源于美国国父华盛顿,华盛顿的本意是要借助确立“孤立主义”,摆脱英国对美国的影响。
从华盛顿之后,一直到世界大战前,美国政府一直奉行“孤立主义”,始终坚持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不卷入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外交和国际事务。
到了1823年,随着国力的增强,“孤立主义”逐渐演化为“门罗主义”,“门罗主义”主张: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欧洲不应该干涉美洲。
“门罗主义”严格说起来就是放大版的“孤立主义”,美国把“孤立”的范围,从美国开始向整个美洲扩缩,把美洲当成了美国的后院。
世界大战爆发后,民主党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试图改变美国的“孤立主义”,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国际主义”和“多边外交”。
“国际主义”和“多边外交”的实质是美国政府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不受他国和国际机构影响,不建立和依靠联盟,完全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实力处理国际事务的外交政策,并且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通过结盟和建立国际制度实现多边国际合作,调整国际关系和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
如果站在二十一世纪的角度上看,“国际主义”和“多边外交”很明显更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更符合世界发展趋势。
但在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很多人并不这么看,当威尔逊在巴黎和会结束后,回国向参议院提交了包括国际联盟盟约的《凡尔赛条约》之时。威尔逊问道:我们敢于拒绝它吗?敢于伤世界人民的心吗?
但是,美国参议院就是敢于伤世界人民的心,于是美国没有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美国至今也没有加入国联。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