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戴森球,进行技术论证以及可行性分析,也许现在用不着,但将来肯定也会用得着。”罗远面色凝重地说道。
人类不可能一直待在飞船上,就算没可能返回地球,也会找个落脚点,到时候这种技术将会变得相当重要,不要看飞船上的所有的深度核聚变炉特别是动力舱的24组巨型核聚变炉,如果全功率运作,所产生的电能比末世前全球电能消耗还要多上上百倍。
但对这艘飞船而言,它仅仅能支撑飞船全力航行,最多稍稍有些剩余。文明程度不同,对能量的需求数量也不同,就像同样一百万的金钱,对穷人来说也许是一笔可观的巨款,但对于亿万富翁,也许连一个月的花销都不够。
像是需要消耗极大能量的反物质生产工厂,在飞船中就根本没有配备,智脑上也没有任何相关技术,也许有防备飞船叛乱的可能;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飞船的能量根本无法提供这种消耗。
生产反物质并不难,人类早在1995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反物质——一颗反氢原子。而2000年9月18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状态的反氢原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实验室条件下制造出大批量的反物质。
虽然制取的数量,少的可怜,远远达不到实用的地步,就算放到空气中,威力可能还不如一个鞭炮,然而为了制取这些反物质,所消耗的电量却花费数亿欧元,能量转换率低的可怜。
而科学家曾经根据这艘飞船对玻星科技进行过大略的评估,在反物质领域,玻星人制取反物质的转化率,同样不会太高,反物质对玻星而言极有可能依然是一种极其珍贵的战略性资源。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