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工人的培养,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在工厂里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来培养,二是建立专门的技术学校来进行培养。
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在手工作坊的年代里是可行的,但也免不了会出现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师傅从自己的师傅那里学到的东西,恐怕就只有七八成,再教给自己的徒弟,又得打个折扣。几代传下去,最后水平就越来越低了。到了大工业年代,一个工人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并不仅限于一个专业,这时候仅仅依靠师傅来传授技艺,就更不可行了,必须由专门的技工学校来完成这些培训工作。
早在50年代,中国就已经建立了许多技工学校,这其中有省、市政府的劳动部门成立的,也有各主管厅局成立的,还有厂办技校等等。运动年代里,有些技校被改成了工厂,技工培训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运动结束后,各地陆续恢复了一些技校,但因为各种原因,大多数技校的办学情况并不理想,这种状态甚至一直延续到了90年代。
吴仕灿提出到世纪末要培养出5000万合格的技术工人,以当年的眼光来看,是一个宏大得离谱的目标。要知道,1981年全国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也只有8000万,这其中还包括了企业里的机关干部、后勤人员、未技术工种的工人等等。有一些村办、社办的小企业,也用不上水平太高的技术工人,有几下三脚猫的功夫,能够开得动机床,会车几根轴,就可以算是技工了。5000万合格的技工,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冯啸辰却知道,按照中国工业的发展趋势,培养5000万合格技工是非常必要的。到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已经翻了一番,达到1亿6000万人,中国也成为了“世界工厂”,许多企业都苦恼于找不到优秀的技工。一支高素质技工队伍的形成,不是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需要提前20年布局的,吴仕灿仅仅是听了冯啸辰所做的预测,就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其洞察力的确是非凡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