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里并不是京城,但官廨书斋仍是沿用了京城张家书斋中的自省两个字。这会儿,荣熙坐在那一条书写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思自省也”的横幅下头,见张越一面看信一面来来回回在书房中踱着步子,不禁想起了临行时父亲荣善的嘱咐。
他如今也已经年过三旬了。照着英国公府世仆的规矩,只要他表现出色,将来必定能接下父亲总管的位子。然而,和那些几乎当小主子娇惯的管事之子不同,他从八岁就开始正式当差,先是前院的杂事小厮,然后是门房,后来又在帐房打过杂,在厨房管过采买,在大堂中迎送过客,就连园子里种花种树的事情都管过。一直等到先头成家有了儿子,他才分拨到了父亲身边,这一学又是五年。如今不但精熟于各家贵人,各人的要紧处也烂熟于心。
看完信笺,张越随手把这张纸折好放进了信封,又转头看着荣熙笑道:“京城到广州足有将近八千里路,你这一路赶过来只用了二十天,也辛苦了。回头我还有信让你捎回去,你且在这儿好好休息个两三天,不急着去。”
“是,多谢越少爷体恤。”
“除了这封信,大堂伯可还有什么吩咐?”
荣熙斟酌片刻,这才开口说道:“小的出来之前,英国公只吩咐尽快将信送到,不得耽搁,又拨了两人随行,其余的便没有吩咐什么。倒是小的父亲在临行前嘱咐小的向越少爷说一声,说是内阁又补进了杨溥杨大人,如今里头人多了,排位第二的黄宗豫黄大人和排位第三的杨勉仁杨大人,仿佛有些龃龉。只杜学士和杨阁老交好,应当没什么大碍。”
点了点头后,张越便示意荣熙退下休息。内阁中有纷争是必定的事,永乐末年内阁只有四个人,杨荣居首,和其他几人也常常有些交锋,如今陡然从第一降到第三,心中不快也是常事,毕竟杨荣本就是锐意自傲的性子。至于黄淮,坐牢将近十年,朱高炽却是一夕撒手,朱瞻基对东宫旧臣的感情并不那么深厚,这一位感到委屈也是有的。横竖自己的老岳父和杨士奇都是精明人,应该不会卷入到这种纷争中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